English

“恐龙故乡”需要更多人的爱护

本报记者来信
2000-03-2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辑部:

黑龙江省嘉荫县素有“恐龙的故乡”之美誉。日前,当记者慕名来这里采访时,却看到这里由于资金缺乏,龙骨山化石资源的保护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中。该县文化局及文物工作者希望记者通过本报的宣传能引起有关部门及广大读者的关注。

嘉荫龙骨山位于黑龙江的右岸,总面积90万平方米,是我国首次发现并搜集到恐龙化石的地方。从1902年起,沙俄即数次在龙骨山盗掘恐龙等生物化石,现在圣彼得堡地质博物院的骨架就缘出于此。1978年以来,由省、市组织进行的几次保护性挖掘所获化石,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四川、山东、云南等省出土的恐龙化石。本世纪初以来,龙骨山至少已出土了10具较完整的恐龙化石骨架。同一地点能够挖掘出土如此多的恐龙化石,这在世界恐龙发现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多年来,经专家鉴定分析,龙骨山遗址曾是一个恐龙集散地,恐龙化石藏量丰富,至少存在鸭嘴龙、霸王龙、翼龙等3个类,约16个个体以上。由此推算,恐龙化石埋藏量在百具以上。龙骨山是一座大型的恐龙家族墓葬群。1994年11月15日,在吉林市博物馆因意外烧毁的“黑龙江满洲龙大型化石骨架,即于1978年出土于龙骨山。它的出土曾填补了我国东北三省各博物馆恐龙化石骨架展览的空白。黑龙江满洲龙是7000万年以前生存在黑龙江中游嘉荫湖中的爬行动物,是平头鸭嘴龙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其化石不仅是当时气候条件和特定地理环境的实物见证,也是研究晚期恐龙繁衍和夭绝的珍贵资料。除恐龙化石外,龙骨山还发现了其他20余种动植物化石。

嘉荫龙骨山蕴藏的丰富宝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此,黑龙江省政府于1981年1月,将该地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分别于1982年6月和1986年7月两次立碑设标,予以保护,嘉荫也因此被誉为“恐龙的故乡”。山不在高,有龙则灵,加之黑龙江两岸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国内外学者、游人纷至沓来,流连忘返,就连嘉荫江边公园设置的再现7000万年前恐龙家族生活的雕塑,也令人驻足。

然而,据这里的文物保护部门反映,龙骨山日益消减的化石资源却令人担忧。其主要原因是,龙骨山临江壁立,江水常年冲刷,自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化石裸露,风剥日曝。化石风化成沙砾、泥土,有的直接被江水卷走,有的被渔民和游客拾走散落于民间。由于经费紧张,嘉荫文物主管部门仅有一名专职人员,除开支之外,根本没有对化石资源进行保护的费用,况且要想直接到达龙骨山,只能走水路,而文物主管部门又没有船只,其他仪器、设备更是寥寥无几,保护90万平方米的龙骨山,谈何容易!

当地的文物主管部门和领导部门,早已提出建设3000米的沙石水泥护坡,永久性保护化石资源,对处于浅层和断面层的化石进行保护性挖掘等措施和构想。但由于耗资巨大,单纯靠嘉荫这样一个财政补贴县所能挤出的资金,只能是杯水车薪。为此,他们紧急呼吁有关部门将嘉荫龙骨山升级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议批准对恐龙化石挖掘单位收取资源保护费。他们还建议马上成立由省、市、县有关领导,专家和新闻工作者组成的黑龙江省“恐龙研究会”,立即着手研究如何保护和开发化石资源,并负责向国内外介绍,宣传嘉荫恐龙资源,下设“恐龙基金会”,接纳来自于国内外的团体及有识之士捐款,以资助龙骨山的各项保护性工程,确保龙骨山的资源开发利用进入一个有挖有护,有取有补的良性轨道。

朱伟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